内蒙古民族大学呼伦贝尔临床医学院

新闻中心
当前位置: 首页> 新闻中心 > 医院新闻
立夏已至,这份指南助你与夏日同频
发布时间:2025-05-07 08:36 阅读:79 来源:互联网

    立夏(5月5日)标志着夏季的开始,气温升高,阳气渐盛。此时养生需要顺应自然,注重防暑、养心于平衡,也是进入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期。

节气养生

    冬病夏治源于《黄帝内经》,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,此时人体经脉气血运行充盈,毛孔张开,有利于药物吸收。此时调理某些寒性疾病,可以最大限度的以热治寒、鼓舞阳气,从而达到减少冬季发病频率或彻底根治疾病的效果。

饮食调养:清热养心 

多食清淡:

    宜选择黄瓜、冬瓜、苦瓜等会清热解暑食材,搭配莲子、百合、红枣等养心安神。

补水增酸:

    适量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,每日饮水量建议1500-2000ml;可饮用酸梅汤、柠檬水生津止渴。

忌贪凉伤脾:

    避免过量冷饮,推荐常温绿豆汤、荷叶粥等温和解暑食谱。

饮食卫生:

    夏季食物易变质,需注意储存与烹饪卫生,预防肠胃炎。

起居作息:顺应阳气

晚睡早起:

    最晚23点前入睡,早晨6-7点起床,中午小憩15-30分钟缓解疲劳。

防暑降温:

    使用空调时温度不低于26℃,避免直吹;室内定期通风,避免温差过大引起“空调病”。

科学运动:适当避暑   

时间选择:

    清晨或傍晚进行散步、太极拳、瑜伽、八段锦等一些低强度运动,避开10:00-16:00高温时段。

及时补水:

    运动后小口饮用温水,可适量补充含钾食物(如香蕉)防止电解质失衡。

情志调节:精心养神

保持平和:

    通过冥想、深呼吸或聆听轻音乐缓解烦躁,避免情绪剧烈波动。

社交减压:

    与亲友交流或参与园艺等舒缓活动,疏解压力。

中医养疗:

    驱寒祛湿、排毒、增强免疫力、疏通经络、促进血液循环等,如艾灸、雷火灸、火龙罐、三伏贴、耳穴疗法等。

疾病预防:

防中暑:

    外出戴遮阳帽、太阳镜,使用防晒霜;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备用。

护肠胃:

    避免生冷海鲜,隔夜菜需彻底加热;出现腹泻及时就医。

皮肤防护:

    穿宽松透气衣物,出汗后及时擦干,预防痱子与湿疹。

特殊人群关怀

老人:

    定时监测血压,避免高温时段外出。

儿童:

    保证午睡,饮食多样化,防厌食。

慢性病患者:

遵医嘱调整用药,如心血管患者需警惕血液黏稠度变化。

    立夏养生重在“养心防暑”,通过饮食调节、规律作息、适度运动与情绪管理,顺应季节变化,为健康入夏打下基础。自然与生活的平衡,是长寿的关键。尝试制作“三豆饮”(绿的、黑豆、赤小豆煮水),清热健脾,适合全家饮用。

中蒙医护理门诊出诊时间

周一至周五(晚间门诊)

上午08:00-12:00

下午14:30-20:00

周六周日全天

上午08:00-12:00

下午14:30-17:30

(特殊节假日除外)

地址:内科楼一楼

挂号科室:中医科 蒙医科

咨询电话:0470-3997088 1504906519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