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蒙古民族大学呼伦贝尔临床医学院

新闻中心
当前位置: 首页> 新闻中心 > 医院新闻
德馨于行,技精于勤丨2025年度医德医风先进个人(二)
发布时间:2025-08-21 17:55 阅读:25 来源:互联网

八月的风,裹挟着医者仁心的温度,在这个属于医者的光荣时刻,我们目光所聚的,是这样一群用行动镌刻誓言的标兵——他们以“德”为舟,把对生命的敬畏化作一次次俯身倾听的耐心、一双双传递温暖的手掌;他们以“勤”为径,在精进医术的长路上,把对专业的苛求熬成灯下苦读的身影、手术台前千万次的练习。德馨于行,是他们对待生命的底色;技精于勤,是他们守护健康的底气。今天,就让我们走近这些用德行温暖岁月、用医术照亮希望的医师标兵。

医德医风先进个人

任东伟,1979年生,中共党员,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,现任呼伦贝尔市人民急诊科主任(副主任医师)、门诊医技第三党支部书记。

任东伟,现任急诊科主任,在急诊一线坚守21年,从年轻医生成长为科室带头人,始终保持进取与负责的工作态度。

作为共产党员和支部书记,他将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,与党中央保持一致,带领党员群众共同进步;还深入学校、厂矿等地普及急救知识,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。

工作中,他心系患者、仁爱行医,抢救患者数万人,获无数表扬信与锦旗。同时,他积极拓展科室业务,优化布局、完善急救体系,提升服务能力,改善了群众急诊就医体验。

新冠后疫情时期,他带病坚守,以患者生命安全为核心,保障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;在第十四届冬运会期间,全力做好医疗保障,用行动诠释生命至上理念。

医德医风先进个人

韩济南,1978年生,主任医师,硕士研究生学历,硕士生导师。 现任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 。

他始终以“敬佑生命、救死扶伤”为职业准则,将医德医风建设贯穿于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。

在接诊中,耐心倾听患者诉求,面对贫困患者,积极协助申请医疗救助政策。

在业务能力上,他始终保持学习热情,积极参加省内外学术交流活动,主动掌握新技术、新疗法,并恪守职责,在提高自身的同时,致力于提示呼伦贝尔市血管外科疾病整体诊疗水平。

身为科主任,他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,坚持每日复盘患者诊疗方案,术前术后用药细节,并带领科室团队成员,积极学习沟通技巧课程,有效提升医患沟通效果。

韩济南始终以“患者满意”为标尺,用行动诠释医者的责任与担当,努力成为一名让患者放心、让医院认可的医务工作者。

医德医风先进个人

焦瑞英,1982年生,中共党员,哈尔滨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,副主任医师,现任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,硕士研究生导师。

从医20载,在医疗技术上,她有着深厚的专业功底,熟练掌握各类常见血液疾病,如急慢性白血病、再生障碍性贫血、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。面对复杂疑难病例,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,总能找到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。

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科基地教学主任,认真带教,培养年轻医师,获得“内蒙古自治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教师”。作为内科系统第一党支部书记,她勇于担当,组织支部党员,常牺牲休息时间参与义诊、健康科普活动、深入社区服务基层群众。

多年来她始终坚守“医者仁心”的职业信仰,以精湛的医术、高尚的医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患者、同事的赞誉。

医德医风先进个人

张丽丽,1984年生,中共党员,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,硕士研究生学历,现为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。

她在工作中认真、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,做好解释和沟通,拒收患者红包,多次收到表扬信、锦旗。

坚持学习,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,锻炼科研思维,目前主持联合基金项目《隔牵正散灸不同穴位治疗风寒外袭型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》。

她始终坚持“精益求精,一丝不苟”的原则,工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医疗操作常规进行,无一例医疗事故及差错的发生。

未来将不断为医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!

医德医风先进个人

孙红梅,1992年生,中共党员,包头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学历,现为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消化内镜科主治医师。

孙红梅作为一名奋战在临床一线的消化内镜医生,深知内镜工作直接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,因此时刻怀揣高度责任感与敬畏之心投入工作。

在业务能力上,她年均完成胃肠镜诊疗3500余例,涵盖EUS、EMR、ERCP等多项技术,操作中严格遵循规范,保持“零事故”纪录。同时,她坚持持续学习,不断精进EUS、ERCP、ESD等前沿技术,力求以微创手段为患者提供高效诊疗。为减轻患者痛苦、提升就医舒适度,她积极优化无痛胃肠镜流程,以专业与关怀赢得患者广泛好评。

展望未来,她将继续坚守从医初心与职业誓言,以更精湛的技术、更优质的服务、更廉洁的作风,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的消化健康,努力成为让党放心、让人民满意的新时代消化内镜医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