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蒙古民族大学呼伦贝尔临床医学院

医疗服务
当前位置: 首页> 医疗服务 > 健康教育
立秋养生:从“防暑”到“防燥”的健康过渡指南
发布时间:2025-08-11 08:54 阅读:6 来源:互联网

   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,此时阳气渐收、阴气渐长,自然界由繁茂生长趋向萧索成熟。顺应时节做好养生,有助于调和身心、为秋冬健康打下基础,以下是立秋养生的关键知识:

-- the beauty of autumn

起居:早睡早起,顺应“收”气

    立秋后昼夜温差渐大,应调整作息,早睡以顺应阳气收敛,早起以呼应阴气舒发,帮助气血调和。夜间睡觉注意盖好薄被,尤其护好腹部、肩颈,避免受凉;白天可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清新,但需避开早晚凉风直吹。

饮食:滋阴润燥,少辛增酸

    立秋后气候干燥(“秋燥”),易出现口干、咽干、皮肤干燥等问题,饮食需以“滋阴润燥”为主:

•增酸敛津:适当吃酸味食物,如苹果、葡萄、山楂、柠檬等,可收敛肺气、防止津液耗散。

•润肺防燥:多吃白色食物(对应肺),如银耳、百合、梨、莲子、白萝卜等,能润肺生津。

•少辛忌凉:减少辣椒、生姜等辛辣食物摄入,避免发散肺气;西瓜等寒凉水果也要少吃,以防损伤脾胃。

•适当进补:初秋可轻微“贴秋膘”,但不宜大鱼大肉,可选择山药、南瓜、红枣等温和食材,或用瘦肉、老鸭煲汤,兼顾营养与消化。

运动:适度收敛,避免大汗

    立秋后运动应顺应“收”的原则,避免剧烈运动(如长跑、高强度健身)导致大汗淋漓——中医认为“汗血同源”,过度耗汗会伤气血。建议选择散步、太极拳、瑜伽等舒缓运动,运动后及时擦汗、换衣,避免吹风受凉。

情志:疏肝解郁,保持平和

    秋季对应“肺”,而肺主“悲”,易让人产生低落情绪。可通过外出秋游、听舒缓音乐、与朋友交流等方式调节心情,保持心态平和,避免过度思虑或悲伤,以防影响肺气宣降。

护阳:注意保暖,防“秋老虎”

    立秋后可能出现“秋老虎”(短期回热天气),但此时阳气已渐弱,不可像夏天一样贪凉。空调温度不宜过低(建议26℃以上),少穿露脐装、露脚踝的衣物,尤其早晚外出需加薄外套,防止寒气入侵。

    立秋养生的核心是“收”与“润”,顺应自然变化调整生活习惯,才能更好地适应季节转换,维持身心平衡。